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全国,牵动着14亿中国人民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全国上下勠力同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已经在神州大地打响!
听说病毒存活时间很长,而且走路还会拐弯,我觉得它几乎无处不在,已经影响了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怎么办?
答: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发展,伴随而生的就是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并在逐步的蔓延开来。在疫情之下我们能做什么呢?
除了生活的日常防控外,我们需要了解两点:
·第一就是正确认识病毒的传播方式;
·第二就是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明确的判断。
截至到目前为止,我们明确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以下三大传播途径:
①直接传播、②接触传播、③气溶胶传播
所谓“直接接触”就是指飞沫传播,也就是当新冠状肺炎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或者说话时,所产生的飞沫,这时候如果有人近距离吸入了飞沫,那么就可能会被感染到。
而“接触传播”是指新冠肺炎患者喷出的飞沫沉积在物体的表面,这时候其他人无意用手接触后,再接触口、鼻、眼睛等粘膜,那么也可能会被感染到。
最后一个“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当有人体吸入时,那么也有可能感染到。
我们对以上三种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们就可以相对应的进行预防防护和自我保护,不会因为未知的传播渠道而惊恐。
第二个需要我们了解的是,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有明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对人在疫情之下会产生的应激状态进行三个划分:①轻度应激、②中度应激、③重度应激
“轻度应激”下我们只是普通的紧张、担忧情绪反应,这种反应会在我们对病毒有了明确的认识和通过日常生活家人聊天就可以很好的化解,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
“中度应激”下就是我们的紧张、担忧情绪持续发展一直伴随着我们,慢慢演变为恐惧、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和持续数小时睡眠质量下降,那么这就可以确定我们是处于中度应激的状态下。
在我们远离疫情信息和注意力的转移后,大约一周时间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是消失,所以中度应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多的接收疫情负面信息,这个很重要的。
“重度应激”下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了,这时候还包括我们的人际关系,持续的时间也是最久的,能达到1~2个月时间。
这种情况下就建议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来对自身的应激反应进行调节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到一些支持。

工作中,我不得不接触好多人,我很担心自己被感染,潜伏期内传染给家人,怎么办?
答:对于奋战在一线的战友,每天近距离接触很多人,有这种担心被感染再传染给家人的想法很正常。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如何来应对,才能使我们能全身的投入工作中,又让自己摆脱担忧、焦虑的情绪呢?
我们可以通过工作和自我心理调适这两方面来应对。
首先我们讲下工作:
工作中我们需要接触很多人,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日常病毒防控,当防控装备和各项措施都做足的时候,我们就把重心放在工作上,‘高效、有目的’的工作能使我们谨记使命、放下恐惧。
我们还可以对一整天的事务进行时间段的划分,使自己在工作上忙而不慌,灵活处理各项事务,同时也给自己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因为慌乱和疲惫是导致我们内心恐慌的助燃剂。
记得工作时回避近距离接触,勤洗手,只要日常病毒防控措施做到位了是可以能杜绝被感染的。
然后我们讲下自我心理调适:
受疫情影响,我们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如恐惧、担忧、焦虑等情绪,但会随着时间慢慢减轻,不会妨碍我们的家庭生活,自我心理调适一般有:
①自我暗示、②自我宣泄这两种方式
“自我暗示”是指我们可以在每次怀疑自己被感染、或者担心感染后传染给家人所产生的焦虑情绪时,进行自我暗示,我们可以对自己说“这是面对疫情都会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而且这样的情绪有利于激发我们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来减少自己的焦虑感。
“自我宣泄”是指当我们能认识到自身的焦虑或者担忧情绪时,我们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的交流沟通,互相倾诉,宣泄紧张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室内运动来让我们宣泄压抑的情绪,同时运动也能让我们获得积极情绪,改善情绪状态,更好的面对当前的紧张情绪。

李文亮医生去世了,我感到很悲哀,我对人心感到失望,怎么办?
答: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家耳熟能详;
儒家荀子则认为“性本恶”,人最难得的品质在于制恶行善;
而王阳明认为人心本无善无恶,等到事情发展跟切身利益相关时,才有了善恶……
关于人心是什么,观点有很多,大多数认为,善恶是人心中的一部分。
国难危机当头,李文亮医生的事件令人嘘唏,也刺痛着我们的心,还有大理扣留重庆政府购置的口罩私自使用、武汉红十字会的迷之操作、市民不戴口罩恶意向他人吐口水等等新闻热搜,都让人不禁对人心产生怀疑——“为什么有人会这么坏?”。
真的是越来越多人变坏了吗?
我们先从这些事件中跳出来看看,在这场疫情中,每天报道得最多的,是那些为了控制疫情而离开家人奋战一线的英雄们、是各地为疫区不断调配专业医护人员、是全体动员为一线的英雄捐献物资、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迅速建起和投放使用、是全国人民在为抗击疫情的战士们加油……
在疫情面前,爆发出来的是国家的凝聚力,人性中的“善”所体现出来的奉献和互助精神是主旋律,而期间插播的“恶”行,之所以会给人如此大的内心冲击,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容忍这种为一己私利而牺牲他人的行为。
因此,在疫情期间,看到了一条又一条令人痛心的新闻,对恶人感到愤怒和失望,是我们很正常的心理表现。
恶人往往都在少数,人心的“善”值得我们相信。
林生斌筹集5000个口罩捐赠给红十字会,却只字不提。
林生斌是谁?他就是2017年发生的“保姆纵火案”中的当事人,其妻子和孩子都葬身在火海中。在林生斌的微博里,能感受到他在这三年里的内心煎熬、极度痛苦,又咬着牙努力活着。
他筹建了自己的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提升中国高层住宅防火减灾水平,和完善家政企业的保姆甄选管理制度,九寨沟发生地震后默默捐了5万多,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校服、建造操场,得知客户在其淘宝店内买衣服捐给希望小学,便给了极低的折扣。
林生斌的微博里有一段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他都还在相信世界和人间,我们为什么不呢?
在网络世界及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抱怨这个社会和国家,但即使世界有许多的失望,也有一些人,在努力让这个世界多一分温暖。就像护在我们身前的一直工作在一线的战士们!
“如果我们觉得我们的祖国不好,我们就去建设它;
如果我们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我们自己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
如果我们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我们自己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
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消极,
积极向上,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如果我们的低落情绪始终无法得到调适,有几个方式可以尝试一下:
①减少网络信息的过度摄入。
每个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吸收过多的负面信息,容易使人陷入长时间的低迷状态。尽量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给自己有理性思考的空间。
②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结。
消极情绪无法独自化解的话,可以与他人多沟通,如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感受到并非只有我一人在面对这次严峻疫情,从关系中获得力量。
③室内运动。
运动可以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帮助我们缓解消极情绪。可以选择在家做一些体能运动,如仰卧起坐、瑜伽等,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能让负面情绪得到减轻和化解。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提供一些帮助,壹念心理以此感谢一线战士们的付出。
